- TOP
- >
- news
岩手大学:大鼠失明后视觉皮层的听觉功能有所增强
24-11-13
岩手大学富田浩史教授等人与尚絅学院大学片山统裕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本研究开发的简单可视化技术发现,遗传性失明的大鼠在失明后整个视觉皮层对声音的反应增强。
众所周知,大脑具有可塑性,即大脑功能会因外界刺激而发生变化。尽管之前有研究表明,失明时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功能的增加会取代视觉,但针对这时的大脑功能变化并未完全明确。
本实验中使用的 RCS 大鼠具有失明的遗传倾向,虽然视网膜正常形成,但从三周龄起,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即光感受器细胞)开始退化,到三个月龄时,几乎所有的感光细胞都已丧失导致失明。
对 3 个月大的 RCS 大鼠视网膜层结构的检查显示,其视网膜层的厚度明显比正常大鼠薄,证实了视觉细胞的退化。此外,大鼠对光刺激没有任何反应,这证实了大鼠已失明。
实验中内源光学信号成像(IOS)方法可以观察到视觉皮层的活动,当屏幕上出现条纹流动的视觉刺激时,视力正常大鼠的双侧视觉皮层会出现活动,但失明大鼠的视觉皮层对视觉刺激没有任何反应。 同时,正常大鼠的视觉皮层对声音(听觉)刺激没有反应,而盲鼠在听觉刺激时视觉皮层有明显的活动。
该研究指出,视觉皮层中原先负责处理视觉信息的神经元转变成了对听觉刺激做出反应的神经元,其方式与失明导致的听觉皮层相同,而利用 IOS 方法识别大脑活动区域的方法有助于评估视觉重建疗法,也可用于阐明大脑可塑性的机制。
No Trackback Yet
You can be the first to Trackbacks!
Trackback URL
Trackback is displayed after approval of an administrator.
日本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