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儿岛大学研究生院共同研究小组利用光遗传学手法和模型小鼠进行痒和痛的相关实验,明确并揭示了一种能以相反方向调节痒和痛的神经回路。
痒和痛是一种难以共存的感觉。当痛感强烈时,痒的感觉会减弱;而当痒的感觉强烈时,痛的感觉会减弱。 然而,人们对这种痒与痛相互作用的大脑神经控制机制知之甚少。
在本研究中,利用可操纵大脑中特定神经元活动的光遗传学技术和急性痒痛小鼠模型,阐明了下丘脑中产生奥曲肽的神经元(奥曲肽神经)是控制这两种感觉的神经,它们的作用方向相反,抑制疼痛但促进痒感。
众所周知,奥曲肽神经通过从下丘脑向大脑各区域投射,形成神经回路,从而发挥多种功能。 本研究发现,从下丘脑投射到中脑导水管灰质的神经元回路对痒和痛的相互控制尤为重要。
此外,利用小鼠慢性痒模型(该模型反映了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性痒)进行的实验表明,奥曲肽神经也有助于慢性痒的病理加剧。 研究认为,下丘脑奥曲肽神经可能是开发慢性搔痒治疗方法的新靶点。
本研究阐明了部分神经控制机制,从而回答了为什么痒和痛是相互抵消的神秘感觉这一问题。 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从一个新的角度促进新型镇痛药和止痒药的研究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