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因特网”技术开发新成果
19-07-08


据东京理科大学、东京大学以及东京工艺大学等研究小组汇报,将人体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达用于简易的等效电路模型,能够解释发射和接收设备间各种参数的传输增益(距离和无线电波强度之间的关系)变化。

近年来穿带型电子器械较为普及,而其所使用的Wi-Fi或者Bluetooth等无线技术的安全性却相对薄弱,同时吸收了电磁波的人体对于无线通信也成为一种障碍。对此,将人体自身作为电磁波的通道进行研究的“人体通信”,则拥有消费电量低、安全性牢靠的好处。这是由于这种通信方式使用的是因距离而发生急性减弱的“近场电场”信号传送,因此很少可能发生向周边泄露磁场的现象,同时由于信号传输途径只限于人体周边,故受其他电磁干扰也较小,从而能够达到杂音较小的效果。

该研究小组在研究中具体针对从发信系统经过人体到收信系统进行信号传送的等效电路模型进行了构建以及特性分析。本次研究试验设定的是用户在手腕上带有穿带型电子器械经过车站检票口等大型器械装置时通过接触进行人体通信。具体试验使用的是将信号电极和地面电极两者都装配在人体上的发信系统(穿带型发信器械)和单纯只有信号电极装配在人体上的收信系统。

结果发现,当发射器的两个电极移开时,等效电路模型中的输出阻抗(电流流动的难度)增加,并且当接收器接地增加时,发生地面与人体之间的电容耦合。

该研究使得有效开发低功耗、高保密的人体通信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信息认证以及医疗保健领域成为一种可以期待的可能。

消息来源:https://univ-journal.jp/26616/

        

No Trackback Yet

You can be the first to Trackbacks!

Trackback URL

Trackback is displayed after approval of an 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