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 >
- news
母体缺铁会抑制雄性胚胎发育并影响性别分化——大阪大学小鼠实验新发现
25-07-24
大阪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小鼠模型证实:胚胎发育期的铁缺乏会抑制雄性化过程,并诱导性别向雌性转换。
关键发现:铁代谢直接影响哺乳动物性别决定
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是哺乳动物雄性化的关键基因,负责启动睾丸形成。
此前已知,Sry基因的表达需要**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3A移除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的二甲基化标记(H3K9me2)。KDM3A的酶活性依赖铁离子(Fe²⁺),但铁代谢如何具体参与性别决定尚不明确。
实验设计:铁缺乏导致雄性化失败
研究团队利用小鼠模型发现:
1. 胚胎性腺中,铁吸收和Fe²⁺生成通路在性别决定期被特异性激活。
2. 人为阻断铁吸收或去除Fe²⁺后:
– H3K9me2去甲基化受阻
– Sry基因表达显著降低
– 导致雄性化抑制,并出现**雄性向雌性的性别转换。
母体铁状态直接干预胎儿性别发育
团队进一步通过两种模型验证:
– 急性缺铁模型(妊娠期子宫内铁缺乏)
– 长期缺铁模型(孕前开始低铁饮食)
结果均显示:胚胎性腺中Sry表达下降,雄性胚胎出现雌性化倾向。
科学与社会意义
1. 铁供应是Sry基因激活的关键,直接参与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
2. 母体铁营养状态可能影响胎儿性别分化,这对全球公共卫生(如孕期缺铁问题)具有深远启示。
3. 人类是否适用需进一步验证,但研究为理解环境因素(如营养)对性别发育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
论文提示:尽管小鼠实验结论明确,但人类性别决定机制更复杂,需谨慎解读其对现实社会的直接关联。
No Trackback Yet
You can be the first to Trackbacks!
Trackback URL
Trackback is displayed after approval of an administrator.
日本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