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称雄世界的实力
称雄世界的实力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在科学、金融经济等领域,日本拥有强大的实力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一流的科学技术,身边随处可见的“ 日本制造”产品,具有号召力的动漫、偶像等流行文化等等,都显示了日本在各个方面的强大实力。
 前往日本这样拥有雄厚实力的国家,留学生可以接触到高新技术,学习体验严密的管理体系,同时可以通过对这些技术体系的学习,深化对于“ 制造业创新精神”的理解,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并将之付诸实践。
 本书相信,赴日学习这些文化和科学技术,会给大家今后的人生带来重大的机遇。
称雄世界的实力之一——日本的科学技术
>>AI(人工智能)时代的移动手段“CanguRo”(袋鼠三轮机器人)
● CanguRo (Photo: Yusuke Nishibe)
 机器人、人工智能、云端技术等等高科技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不断发展壮大,在这种背景下,移动交通工具的概念将如何进化?有一个专门以AI时代创新式的“人与交通工具间的新型关系”为课题、正在努力开发下一代移动手段的项目小组,它就是千叶工业大学未来机器人技术研究中心fuRo的RidRoid项目。
 马,曾经是人类的重要伙伴,也是一种交通手段。以马为基础理念,将现代最新的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到其产品设计当中、作为未来的机械生命体而诞生的,就是这个CanguRo。它全长75cm,为3轮构造,行驶速度最高为10km/h,可根据情况而变形。
 讲求作为机器人的智能和协调性、作为交通工具行驶时的舒适愉快性,同时最关键的要素是自动驾驶。Ride,高度的移动交通工具;Roid,智能机器人伙伴。由Ride+Roid拼合而成RidRoid,同时袋鼠的印象也融合在其中,故而取名意大利“袋鼠”的语源CanguRo。它平时作为依偎在主人身边的伙伴机器人来辅助主人,同时又利用智能化(AI)技术陪主人一起奔跑并为主人提供帮助。不仅可以按照指定地点自动配车,还可以在移动时自动变形为交通工具,扩展主人的身体功能从而成为人机一体的移动手段。
 具体来说,比如当它在智能机器人伙伴状态下,会有如电影中出现的伙伴机器人那样,时而跟在主人身后精力旺盛地一起买东西,时而可以与朋友和家人一起愉快交流。当主人不在身边时,可以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呼唤,这时它便可以利用fuRo独自的SLAM技术(是指用雷达或摄像头等对传感器信息进行解析后确定自己的位置同时推定周围地图,相当于自动操作或者机器人的眼睛式的功能的一种核心技术)通过完全自动操作功能来到指定的地点迎接主人,然后开始其作为伴侣式机器人的功能。
 而当主人需要移动的时候,它就会自动进行电动变形成为移动工具模式。一旦变成移动工具模式,它将成为主人身体的一部分,对移动功能进行辅助。当需要回旋的时候,它还会自动让自己的躯体变形为倾斜的姿势来回旋。这种时候,通常会实现那样一种人在滑雪时的器械与身体成为一体的感觉。
 由于其本体的内部装有管理扬声器,根据不同移动速度下的跳动,乘坐者可以通过坐骑部分的振动全身地感受到移动速度。不仅如此,车把手部分的“力量感觉回馈”功能还可以使乘坐者实时地感受到回旋时的回旋半径。这些体感功能就是为了达成“人机一体感”而装载的主要技术。同时,万一事故将要发生,还具有通过智能停止功能来启动自动刹车,从而将碰撞防患于未然。乘坐一次CanguRo,你就会感觉到似乎移动功能和感觉功能得到了扩张而成为自己身体功能的一部分。
 目前,作为机器人和移动工具融合到一起的人工智能的一个载体,今后还要使所装载的画面识别技术进一步发展,要达到一个理解当下状况,同时人正要做什么这样一种程度,也就是说不仅停留在单纯的面容识别认证和物体识别阶段,而是要更上一层楼,达到预先读准人将要要求什么,这才是下一步的目标。
 带你远走出行的机器人伙伴,这个曾经的未来蓝图。而现在,它已经近在眼前了。
>>更加接近人类的儿童型机器人“ibuki”
● ibuki
©ERATO 石黑共生人类机器人互动项目
 如今多种多样的机器人已经开始活动在普通家庭等生活场所,在此过程中,不仅是以往的身体功能辅助,而且通过对话等与人之间进行接触,在心理上对人进行帮助的“人与机器人互动技术”的确立变得越来越重要。
 所谓人型机器人,尤其是在外观上与人酷似的安卓机器人,从其姿态形状来看,必定作为与人类亲密相关的“共生”机器人而得到期待。
 然而,在与人对话过程中,人型机器人的动作和话语中所存在的小小的违和感,却使其在与人的亲和性上受到了巨大影响。要与人更近,就要消除这种违和感,不仅在声音认知、话语生成和动作反应等技术方面需要改进,其外观上的“人样”也非常重要。每一个要素技术的精练以及将各要素综合起来的开发研究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安卓机器人研究的第一人、活跃于世界的机器人博士石黑浩教授(大阪大学研究生院)所率领的“石黒共生人类机器人互动项目”中,正以实现这种与人类共生的“自律型机器人”为目标。2018年7月,该项目又公布了其最新研究成果。(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大阪大学、株式会社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京都大学等共同汇报)
● ibuki
©ERATO 石黑共生人类机器人互动项目
 那就是可以自由移动的儿童型安卓机器人“ibuki”。它身高大约120cm,相当于10岁左右的儿童。正如你所看到的,它幼稚的面庞里有一种以往似有却无的新鲜感和某种亲近感。是的,这正是开发时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首先在应用了以往所培养的机器人会话能力和开发了更新的会话系统技术的同时,又增加了移动结构。除了车轮型的移动结构以外,还加上了由偏心车轮和直动结构相组合而达到的全身摇动结构以及驱动上半身的腰关节,从而表现出与人类步行时同样的跳跃感。为了使其表情达到更加自然丰富,不仅装有面部和头部驱动结构,也在可以生成手势的手和手腕上装入了多数的驱动关节,使得其全身持有47种自由度。另外,与以往来源于空气压力的安卓机器人不同,其所有的自由度都因其由附带减速器的电子发动机来驱动,因此对于外力也没有极端的反作用力,从而产生一种柔软的动作。同时,还在独立性硬件基础上,减掉了不适合移动的空压系统用空压机。由此能够在人们生活的空间、办公室等进行向导或者店铺说明等,一边与人们一起移动,一边调整与人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进行身体互动的安卓机器人便成为了可能。
 通过与人一起行动和对话,拥有共同的经历,这样才能实现与人之间构建密切关系的对话型机器人。
 今后,在更加多样的情况和目的下,实现机器人更加自然的对话,这种研究开发还将不断继续下去。不是单纯开发只完成移动任务的机器人,而是开发利用移动的方法和位置关系与共同移动的人之间保持亲和性互动这样的技术,实现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以活跃的“自律对话型”安卓机器人。更通过活用这种开发所带来的知识,来开发以提供信息、支援生活、支援学习为目的的“社会性对话”机器人的应用。可见,宏伟的理想正在持续。
>>世界首家启动无人驾驶出租车
● 无人驾驶出租车
● 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画面
 当今,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开发可以说在全世界都处于一种激烈竞争氛围,毫无疑问日本的丰田汽车也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员,同时以谷歌为首的非汽车产业的IT企业对这一领域的挑战也正如火如荼。这其中,有一个在该领域领先同行业迈向实用化的企业,它就是日本的风险投资企业——ZMP公司。
 2018年8月27日,该公司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在东京承载了第一位乘客。尽管美国领先进行了公路无人驾驶试验,但实际作为“营运”进行载人驾驶的,这尚属世界首例。
 使用专用的应用软件进行预约后,出租车便会到达现场。用智能手机读取车窗上的QR(快速反应)码后,车门会自动打开。关门则是在公司内部进行触屏操作。也就是说不仅要实现自动驾驶,也包括实现出租车的完全自动化、无人化。当然,由于目前尚处于验证阶段,因此事实上在营运过程中尚跟随一名辅助司机,但该公司决意在2020年正式投入实用化。目前该公司已经于2017年6月与出租车业界巨头“日丸交通社”实现了联手合作。
 ZMP公司是作为世界首家“人类共生型机器人”研发风投企业一路走过来的。其中在无人驾驶领域,该公司尤其以作为眼睛的传感器“立体声照相机”和利用其信息进行判断操作、成为其大脑系统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两个领域为擅长,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可以在公司内部进行成套开发为其强项。其“立体声照相机”使用高灵敏度成像器,无论是同步、平行化、失真校正等前期处理,还是到视差距离检测和对象检出等都可以很好完成。同时与环境动作变化相对较小、障碍物较少的高速公路不同,在城市街道中行驶时需要进行更加复杂的信息确认,因此要求高级驾驶辅助系统(DAS)对于其他交通物以及行人等进行各种认识和预测的精度也就越高。为了在理论的高技术水平上还原现实因素加以应用,该公司还通过“日丸交通社”收集和聆听专业熟练的驾驶人员的驾驶数据及驾驶技巧等,对无人驾驶程序进行了改良,从而实现按照实际交通流量进行更好的行驶,以提高乘客乘坐时的满意程度。这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力量,还应该说是工匠技巧与机器人技术的一种融合。相信,也正是擅长手工技艺和拥有着服务于人的心,日本企业才可以期待这种超越了“数值”的世界性角逐。
>>进展中的iPS 细胞实用化
● 细胞调制设施(FiT)内存有iPS细胞库的储藏器
● 资料来源: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
 为成功实现再生医疗,2006年制造出的人工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目前正在最先进的研究和开发中不断完善与进化。2018年7月,日本再次公布了一个领先于世界的、史上首次的尝试。
 京都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与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合作,将由iPS细胞制成的神经细胞移植到帕金森患者脑内的世界首例临床试验性治疗计划已经得到了认可,将于8月1日开始正式进入临床试验治疗。
 帕金森病是一种失去了能够在脑内分泌神经传达物质多巴酚的神经细胞这样一种难治病症。其主要症状为身体颤抖和肌肉僵硬,当症状进一步发展时则会出现认知功能减退。目前主要以服用缓和症状的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这一方法因无法达到阻止神经细胞减少,因此帕金森病目前尚属于无法根治状态。
 而日本国内又具有帕金森病患者年年增加的倾向,据2014年厚生劳动省统计,日本国内帕金森病患者大约有16万名,而今后预计还将继续呈增加趋势。作为一种神经病变性疾病,帕金森病患者仅次于约有53万患者的阿尔兹海默症而高居第二位。同时由于该病症是一种越到老龄期发病率越高的疾病,因此预计随着社会总体老龄化进展,其患者数增加也将更为突显。
 为此,上述计划作为一种新型再生医疗正在倍受期待的同时,其作为治疗方法得以确立过程中的课题也非常之多,有关专家正秉持着准确、安全的方针在积极进行当中。
 据有关记者的报道,京都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将实行以该医院高桥良辅教授作为临床试验治疗主任医师,以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高桥淳教授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进行配合这样一种体制。临床试验治疗将招募和选定7名参加治疗的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70岁以下。治疗的前提条件为药物治疗没有起到相应的控制效果。
 有关具体的治疗方法,是由iPS细胞研究所建立的“再生医疗用iPS细胞储存库”提供iPS细胞,并将其进行多巴酚神经前驱细胞分化,然后用一种特殊的注射器将其移植到临床试验治疗患者的脑线条体中。该细胞移植需要1个月左右的住院期间。由于伴随着移植手术过程中引起患者身体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届时将使用脏器移植时已经具有临床实际效果的“他克莫司”作为细胞移植时的免疫控制剂。
 iPS从诞生开始已经过了12个春秋,今后相关研究将进一步发展,我们期待有朝一日难病治疗能够早日得以实现。
>>进展中的iPS细胞实用化
 为成功实现再生医疗,2006年制造出的人工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目前正在最先进的研究和开发中不断完善与进化。
● 细胞调制设施(FiT)内存有iPS细胞库的储藏器
● 资料来源: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
 2018年7月,日本再次发表了一个领先于世界的、史上首次的尝试。
 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与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合作、将由iPS细胞制成的神经细胞移植到帕金森患者脑内的世界首例临床试验性治疗计划已经得到了认可,将于8月1日开始正式进入临床试验治疗。
 帕金森病是一种失去了能够在脑内分泌神经传达物质多巴酚的神经细胞这样一种难治病症。其主要症状为身体颤抖和肌肉僵硬,当症状进一步发展时则会出现认知功能减退。目前主要以服用缓和症状的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这一方法因无法达到停止神经细胞减少,因此帕金森病目前尚属于无法根治状态。而日本国内又具有帕金森患者年年增加的倾向,据2014年厚生劳动省统计日本国内帕金森患者大约有16万名,而今后预计还将继续呈增加趋势。作为一种神经病变性疾病,帕金森病患者仅次于约有53万患者的阿尔兹海默症而高居第二位。同时由于该病症是一种越到老龄期发病率越高的疾病,因此预计随着社会总体老龄化进展,其患者数增加也将更为突显。
 为此,上述计划作为一种新型再生医疗正在倍受期待的同时,其作为治疗方法得以确立过程中的课题也非常之多,有关专家正秉持着准确、安全的方针在积极进行当中。
 据有关记者报道,京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将实行以该医院高桥良辅教授作为临床试验治疗主任医师,以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高桥淳教授等人研究小组进行配合这样一种体制。临床试验治疗将招募和选定7名参加治疗的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70岁以下。治疗的前提条件为药物治疗没有得到相应的控制效果。
 有关具体的治疗方法,是由iPS细胞研究所建立的“再生医疗用iPS细胞储存库”提供iPS细胞,并将其进行多巴酚神经前驱细胞分化,然后用一种特殊的注射器将其移植到临床试验治疗患者的脑线条体中。该细胞移植需要将近1个月左右的住院期间。由于伴随着移植手术过程中患者引起身体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届时将使用脏器移植时已经具有临床实际效果的“他克莫司”作为细胞移植时的免疫控制剂来进行使用。  PS从诞生开始已经经过了12个春秋,今后相关研究将进一步发展,我们期待有朝一日难病治疗能够早日得以实现。
>>“ 诺贝尔奖得主 ”大国——日本
●(C)2012 荒木保弘・大隈良典
Licenc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表示2.1日本Licence
 上述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拥有惊人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所所长、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先生由于发现了“成熟细胞具有多功能性”于2012年12月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前年也就是2015年,诞生了两位日本人诺贝尔奖获奖者。一位是北里大学荣誉教授大村智博士,因发现
 了线虫感染症的新疗法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此每年将有两亿以上人口从该感染症中获救,如此受到称赞的大村博士实际上并非医生而是一位化学研究者。另一位就是东京大学宇宙研究所的梶田隆章教授,因发现了中微子振荡(Neutrino oscillation)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微子(Neutrino)也被称为是解开宇宙之谜的钥匙,2002年梶田隆章教授利用地下观测设施“神冈探测器”(Kamiokande)成功观测到中微子振荡,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梶田教授曾师从于被称为开拓了中微子天文学新学问的小柴昌俊教授。那时,中微子被假定是没有质量的,尽管如此,梶田隆章教授还是发现了中微子振荡和中微子质量的存在。由此,推动了中微子的质量研究以及引进了中微子质量以后的素粒子理论研究,为素粒子物理领域提供了超越标准理论的最初线索,被称为颠覆了这一领域的常识。  其后2016年又一位日本人诺贝尔奖获奖者诞生了。他就是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东京工业大学大隅良典名誉教授。大隅教授获奖的理由是揭示了“自噬”机制。所谓“自噬”是指身体内为了保持新鲜和健康状态,细胞中会出现一种球型膜将多余或者旧了的物质包住并进行分解的一种机制。由于这种机制的分解目标多为细胞内的蛋白质,因此这一机制又被称为“蛋白质的回收机构”。研究表明“自噬”是一种从细菌到植物、昆虫、魚类乃至人类几乎所有生物共通的一种体制,当“自噬”机制不再工作,生物也就面临死亡。所谓“自噬”一词是由希腊语“自动”(auto)和“噬菌体”(phagy)组合而成的。
 大隅教授28年以来始终一贯地对于这一现象进行着研究。研究当初并没有受到瞩目,该领域几乎无人问津。然而当大隅教授利用酵母认识到与“自噬”有关的18种遗传基因,逐渐揭示了细胞内始于净化作用的过程以后,人们对于这一领域的关心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各国的研究者纷纷加入,开始了这一领域激烈的研究竞争。大隅教授开始研究“自噬”机制的28年前,这一领域的有关论文每年只有几篇而已,而到2015年这一领域的论文数据说已经超过了5000篇。
 近年来这一“自噬”机制与癌症、帕金森等疑难神经症和老化现象等密切相关这一事实也得到了阐明,被逐渐认识到是左右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根源性过程”。大隅教授的成功发现使得人类“自噬”机制的相关知识发生了飞跃性扩展。“自噬”机制发展成为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这一研究将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

姓名毕业大学获奖年份获奖领域获奖原因
汤川秀树京都大学1949年物理学奖预言在质子和中子之间起作用的中介子的存在
朝永振一郎京都大学1965年物理学奖量子电气力学中的基础研究
江崎玲于奈东京大学1973年物理学奖半导体、超电导体隧道研究
福井谦一京都大学1981年化学奖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论性研究
利根川进京都大学1987年生理学·医学奖阐明生成多样抗体的遗传的原理
白川英树东京工业大学2000年化学奖发现导电性高分子,并发展其学说
野依良治京都大学2001年化学奖为“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的发展作出贡献
小柴昌俊东京大学2002年物理学奖天体物理学研究,为查找宇宙中微子作出贡献
田中耕一东北大学2002年化学奖生体高分子的判定及结构解析方法
小林诚名古屋大学2008年物理学奖提出解释“CP对称性破缺”现象的有关理论(小林·益川理论)
益川敏英名古屋大学2008年物理学奖提出解释“CP对称性破缺”现象的有关理论(小林·益川理论)
南部阳一郎东京大学2008年东京大学自发的对称性破缺与量子颜色力学
下村修长崎医科大学2008年化学奖发现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绿色荧光蛋白(GFP)
铃木章北海道大学2010年化学奖“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
根岸英一东京大学2010年化学奖“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
山中伸弥神户大学2012年生理学·医学奖发现“成熟细胞具有多功能性”
赤﨑勇京都大学2014年物理学奖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使得高亮度节能的白色光源成为可能
天野浩名古屋大学2014年物理学奖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使得高亮度节能的白色光源成为可能
中村修二徳岛大学2014年物理学奖先驱于世界发明开发了实用水准的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和蓝紫色半导体激光的制造方法
大村智山梨大学2015年生理学·医学奖发现了线虫感染症新的治疗方法
梶田隆章埼玉大学2015年物理学奖中微子振荡的发现
大隅良典东京大学2016年生理学·医学奖对细胞自噬机制的发现
>>“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简称:JST)是日本科技方面的核心机构,承担着把理论研究成果回馈社会以及维护社会根基的责任,不断推进技术的革新。通常这类独立行政法人不会仅专注于一个国家。
 但是,为了能够通过日中两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交流促进双方相互间的理解,并为两国科学技术发展奠定基础,JST于2006年4月成立了“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简称:CRCC)并举办了各种活动。
 在此,我们为大家介绍JST的几项具有代表性的工作。
 ♦ JST负责推进战略型研发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为了推进日本战略型研发,开展了多个项目,其中包括“推进战略型创造研究项目”(CREST)、“创新探索”、“推进创造科学技术项目”(ERATO)、“山中iPS细胞特殊项目”、“发展研究”(SORST)等。
 ♦ JST协助山中教授获得诺贝尔奖
 JST自1995年起就将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所长山中伸弥(时任奈良先进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的研究列入“CREST”并为其提供协助。采纳此项研究的CREST研究总负责人岸本忠三(时任大阪大学名誉教授,前校长)认为:“当时,山中老师作为奈良先进科学技术大学的副教授,和两位研究生正进行着非常深入的研究。研究的思路非常独特并充满活力,其论文还被著名的生命科学类杂志《Cell》(《细胞》)收录过。他们的确是在非常努力地进行此项研究。经过综合评估,我们决定予以采纳。由于山中老师的研究被CREST录用,其本人也被京都大学聘为教授,从而加速了研究的进度,iPS细胞由此诞生。”(引自《CREST12周年纪念杂志》,参见《日本让世界为之骄傲的力量——科学技术》一文)
 在其他方面,JST还协助了多位曾为诺贝尔奖候选人的著名科学家。例如,东京理科大学校长藤嶋昭(化学—光催化剂)、东京大学教授十仓好纪(物理学—高温超导体,被ERATO采纳)、名古屋大学特聘教授饭岛澄男(物理学—碳纳米管,被SORST采纳)、东北大学教授大野英男(物理学—磁性半导体,被ERATO采纳)、名城大学教授赤崎勇(物理学)、大阪大学教授审良静男(生理学·医学—免疫学,被ERATO采纳)等。此外,JST还在大学和民间企业中挖掘优秀的研究,为中坚人物和年轻有为人士提供研究协助。
 ♦ 为世界发展做贡献的科学技术
 受到JST协助而获得成功的众多研究中,赤崎教授在世界范围内首次研究出了高亮度蓝色发光二级管。这项成果曾被视为20世纪不可能完成的研究,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壮举。但是无论多么伟大的研究成果,如果不能为现实社会做贡献也是徒然。丰田合成公司根据JST在1961年开始的“委托开发”(独创的新技术、材料开发项目),于1995年成功实现了该项研究的商业化。这也是JST众多项目中生产与教育合作最典型的例子。
 JST将大学或公共研究机构开展的“科学技术基础研究”与企业实践型“应用研究开发”相结合,为了让未来的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机结合,正在积极推进“生产与教育相结合,技术转移项目”。
 ♦ JST的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
 “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CRCC)直属于JST理事长,该部门旨在借助JST的协同研究成果和网络推进日中科学技术交流。CRCC于2013年4月1日由原中国综合研究中心(CRC)改组而来,是一个以项目研究和交流活动为主要任务的组织。领导CRCC的是曾担任东京大学校长、文部大臣、科学技术厅长官、理化学研究所理事长等要职,并以致力日中科学技术交流而闻名的有马朗人委员长。“创造稳固的人际和信息网络,除了为日中两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奠定基础,还要为“环境问题” “能源问题” “少子老龄化”等两国需共同面对的课题做出贡献。”有马委员长的话表达了强烈的愿望。
>>活跃于尖端科学技术界的留学生前辈
叶金花
出生于中国天津的叶金花是1984年赴日的公费留学生,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学院博士课程,之后任职于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所,现在已经是“国家材料研究所环境再生材料研究中心”的主任。叶金花是光触媒技术第一人,受全世界瞩目,她的光触媒相关论文被引用次数居世界第二。
 以下是对叶金花女士的访谈。
 问:能否介绍一下您的研究内容?
 答:我从事的是光触媒的研究。具体来说,就是让某种材料在有光照的条件下,促进有机物的合成或降解的技术。光触媒可能能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方面,比如说,二恶英和甲醛等物质对环境及人体有害,利用光触媒技术可以将这些人工造出来的物质分解成为对自然界无害的物质。在我们身边也有类似的例子,如果在玻璃上涂上催化剂,当太阳光照射在上面的时候,这块玻璃会变得非常明亮,这就是光触媒技术,这已经应用在净化空气领域了。能源问题方面,利用光触媒技术,可以从水中提取出绿色能源氢能。光触媒技术能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的光明前景已令大众所瞩目。
 问:今后还想从事什么样的研究呢?
 答:我现在在“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的环境能源材料部门环境再生材料小组继续从事研究工作。2008年就职于北海道大学的化学院,不光进行研究,还致力培养人才。另外,以国际人才交流为目的,2012年环境再生材料小组和中国天津大学合作成立了国际联合中心,我在这个中心长期任职,以促进人才的培养和研究交流,构筑中日间的双赢关系。
 问:最后,您有什么想对中国学生说的吗?
 答:可能因为历史原因,中国的留学生更加倾向于去欧美留学,希望中国的学生不要“不尝即止”,大家可以亲身来感受一下日本,只要努力,在日本谁都可以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日本•亚洲青少年科技交流项目“樱花科技计划”
 JST是指产学研(产业·学术·科研)通过与官方的紧密合作,邀请优秀的亚洲青少年短期访问日本,目的是加深科学技术领域的交流。通过“樱花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旨在提高亚洲青少年对日本最尖端科学技术的关注度,鼓励日本的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培育来自海外的优秀人才,为亚洲以及日本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该“樱花科技计划”是从大学以及企业等公选出有意义的项目,对被选中的项目规划等给予政府的预算资助。
● 仿真模拟实习(东京大学)
● 化学实验(东京大学)
● 计测中心视察(早稲田大学)
 2015 年日中亚细亚教育医疗文化交流机构依据该项事业做出了两项规划。从中国上海的国家重点和市重点的5 所高中邀请了20 多名高中生到日本,从日本赢得世界赞誉的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如机器人科技、内容及日本的独特文化,到企业的留学生录用等,从学术和专业两个方面,向他们提供了接触日本魅力的机会。
 他们先后访问了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早稻田大学等日本著名大学的研究室及检查中心,听取了最尖端的研究内容,也进行了实验以及仿真模拟等学习活动。还参观了SONY 以及吉本机器人研究所(开发了世界第一个具有情感认知的个人用机器人「Pepper」)、arara 有限责任公司(代表日本的AR(扩张)服务企业)等。
 还观察了通常不公开的设施,并进行了体验学习。另外,还参观了日本未来科学馆以及国立科学博物馆,体验了日语学习以及手工制作日本的食品等,度过了内容极为丰富的一周。
 被邀请的这些高中生们,他们每人都把每天的所见所闻以报告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最后将这些文字汇总制作成研究计划书,回国后投入到了自己的课题研究之中。
●机器人体验(吉本机器人研究所)
●制作机器人体验(芝浦工业大学) ●
●参加机器人对抗比赛(芝浦工业大学)
 该交流事业在其后也每年都会实施。2016 年和2017 年以国立千叶大学为中心进行了交流,2018 年则实现了与香港的高中生进行交流活动。10 名左右高中生来到了芝浦工业大学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研修活动。在从零组装简单机器人并用各自的机器人进行打斗比赛的项目过程中,学生们有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发现,产生了很多新的想法,作为引导学生开发新的知识探索欲望的一次颇有效果的学习体验活动,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该交流事业在其后也每年都会实施。2016 年和2017 年以国立千叶大学为中心进行了交流,2018 年则实现了与香港的高中生进行交流活动。10 名左右高中生来到了芝浦工业大学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研修活动。在从零组装简单机器人并用各自的机器人进行打斗比赛的项目过程中,学生们有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发现,产生了很多新的想法,作为引导学生开发新的知识探索欲望的一次颇有效果的学习体验活动,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今后,日中亚细亚教育医疗文化交流机构,不止只是上海或香港,将以亚洲各国、各地区的学生为对象开展本项目。有机会的话希望大家积极参加。今后,日中亚细亚教育医疗文化交流机构,不止只是上海或香港,将以亚洲各国、各地区的学生为对象开展本项目。有机会的话希望大家积极参加。
称雄世界的实力之二——制造业精神
>>令人自豪的日本制造、来自灵魂的设计——“Mazda”(马自达)ד 玉川堂”
 仅是手工熟练的工匠们精细的手工制作,作为日本看家本事的“ 产品制造”也根深蒂固地体现着日本工业产品的细微部分。它的实现不仅需要技术能力,更需要可以说是一种根植于心灵的精神,才能够使“ 产品制造”成为日本人的一项特技。作为表彰这种特技的一个环节,日本政府设有一个“ 日本制造业大奖”,而这一奖项所讴歌的也正是“ 表彰与人”。
 “ 日本制造业大奖”是由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厚生劳动省和文部科学省联合举办的,是为了表彰活跃在制造业第一线且表现优异的具有核心价值的中坚人才;拥有传统和文化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担负着未来使命的年轻人才的奖励制度。
 2005 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参与对象共包括5 个类别,即“ 制造和生产工艺” “ 产品及技术开发” “ 传统技术运用” “ 制造业企业部门”和“ 人才培养支援部门”。第七届“ 日本制造业大奖”于2017 年举办,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70 件产品报名参加。其中参加人数最多的是“ 产品及技术开发部门”。克服高难度技术问题,开发和创造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零件和原材料将被授予最优秀奖——“ 经济产业大臣奖”。下面来介绍几家获得此奖项的企业。
● 马自达 「魂动设计」采用车种群——日本制造业大奖
 马自达汽车以其作为交通工具所能享受的纯粹的“ 行驶的愉悦”和“ 高设计水平”,在欧美和其 他海外国家优先获得好评。2016 年马自达汽车作为日本汽车首次荣获“ 世界汽车年度大奖”。而在上面介绍的“ 日本制造业大奖”中,马自达汽车为了实现车辆设计上的共通哲学——“ 魂动设计”,不仅是外观设计、性能设计、生产技术等企业内部部门,更邀请汽车材料厂商等配套企业一起建立了同一理想目标的“ 共创体制”。使得其不仅在产品质量上,更在提高品牌价值上获得了成功,而在“ 日本制造业大奖”中,马自达汽车作为“ 将传承日本美学理念的工匠技术升华为哲学,超越时代而将技术保留下来的传承典范”而获奖。
 马自达汽车提出“ 追求行驶的愉悦”和“ 有诱惑力的高设计性”,以生命体瞬间所呈现的“ 充满生命力,使人心灵激荡的动感”为目标,提出了“ 魂动”这一命题。然而实现这一命题和目标的路途却并不平坦。
 以往的开发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是将部门认可后的设计图纸转交给工程部门的手法,因此在造型和颜色等意图上很难达到全体人员都非常了解的程度,同时又因在注重工期的工作理念下,使得在制作成型的过程中,很难按照设计初衷实现细致的曲面连续的意图。
 为此,公司活用所有据点集中在广岛这一优势,采取了消除部门间壁垒,开展能够达到随机应变进行组合的共创活动。在颜色和涂料开发方面,利用共创体制下的方便条件,通过进行金属涂装所使用的铝片配换和微米单位的涂膜控制等技术,使得颜色和厚度得以两立的鲜艳颜色成为可能。在造型开发方面,将工作手法切换为重视成型制作质量的手法,确立了提高3 倍质量、缩短10% 工作时间的“ 魂动削减”新手法。在产品完成阶段,以成型性和反映设计意图为关键,用最小的研磨量来达到机械加工制成高品位金属成型时所需要的表面光滑程度,确立了新工程的“ 魂动研磨”。
● 玉川堂 「魂铜器」(锤起铜器)
 也就是说,在大规模工业生产领域里也不妥协于细小部分,这就是成功地传承了工匠技术。
 这种哲学和姿态,在传统工业领域里也得到了强烈的共鸣。以“ 制造圣地”闻名的新潟县燕市为据点,有一个叫“ 玉川堂”的作坊。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 米兰设计周”,玉川堂发表了以“ 魂动”为命题联合创作的锤起铜器——“ 混铜器”。这一动感十足的美好制品,征服了当地的人们。
 玉川堂是一个拥有200 年历史的手工作坊。这里加工400 年前诞生于江户初期,利用金属颜色的不同而创造出木纹模样的金属加工技术,作为该技术的第一人而著称的玉川宣夫先生被认定为“ 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人间国宝)。

● 玉川堂 「烧水壶 敲打壶嘴」
※打出皮肤金色 草藤、南瓜形状
 这里的工匠夜以继日地用金属锤敲打铜板制成铜器,成型后并非完成,而是如婴儿诞生一样,经过人手加深成色,增加其光泽,与时间一起成长的铜器,被赋予了比人还长久的生命,经过时间的堆积才变得日益完美成熟,这就是一种敲打100 年、200 年以后的时间的精神。
 大约要敲打10 万次。要制成一个水壶,需要将一张铜板在火里烧软后用金属锤敲打,一点点变形,一点点孕育成水壶的形状。这当然不是一种单纯的力量活儿,而需要一种细致的工匠技术。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它并不是要延展铜板,而是要用一种将铜板打缩的感觉去敲打。当然也不可能做出完全一样的东西,所以每一件产品都是世间仅有的唯一珍品。
 据说要成为一名工匠需要花费20 年时间,而最近女性工匠也有所增多,她们正以前人所没有的突发奇想不断创造出新的工艺品,使产品的魅力与日剧增。  马自达汽车业有一种倾向就是正在不断将年轻人输送至海外,将年轻人在海外体验到的东西再还原给日本。今后,为了使日本“ 制造”能够延续下去,传承其精神,继承其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期待年轻一代继承人的多样化。
>>“ BALMUDA”(巴慕达)制造给你带来全新体验
● The GreenFan)
 它的电风扇被评价为“ 如自然风一样和谐舒适,是一种百年以来的革命”;它的电烤箱烤出的面包“ 宛如高级宾馆的早餐,实现了面包刚出炉的酥热香醇与松软共存”。其产品以卓越的功能和设计获得了日本“ 优秀设计大奖”,不仅如此,它还不断向世间推出了在世界最大级别“Red Dot 设计大奖”(红点奖)和“iF 设计大奖”中连续获奖的各种产品,它就是令人瞩目的BALMUDA(巴慕达)公司(法人代表:寺尾 玄)。这家成立于2003 年尚属年轻、规模也并不大的公司,如今已经在家电市场成为巨头公司们追随的对象,作为一个业界的弄潮儿绽放着异彩,其产品不仅在中国受到欢迎,也打开了在韩国和德国的市场销路。
 一台电风扇要超过3 万日元,一台电烤箱要2 万多日元。一听价格,你也许会有一种感觉:这么贵谁买呢?然而这种既定概念被推翻的原因,是它的价值已经不单纯停留于产品功能本身,而在于为消费者提供一种“ 全新体验”。不能停留于自我满足,而是提供真正受消费者需求的东西!这就是巴慕达公司的方针。
 所有的一切起源于和一个小镇工厂的邂逅。高中未读完便因追逐摇滚梦而放浪世界最终却以挫败告终的寺尾青年,那一年28 岁。染了一头金发,没有成绩也没有工作经验,当然也就没有厂家愿意接受这个青年。然而就在这时唯一有一家叫作春日井制作所的工厂愉快地接受了他。工厂里只有三个工匠工作,每天极其繁忙。然而工匠们无论从教授工厂内外到机器的使用,甚至包括各种各样的商量和指导,都无微不至地对他有求必应。工匠师傅们看中了寺井青年身上不轻言放弃,发誓要做出好产品的热情。
 每天往来于家和工厂,从原材料性质、加工技术,到产品设计和组装,这一系列“ 产品制作”的基础都是通过他夜以继日、勤于动手而学到的,他一个人自学了设计。不懂就要学习,寺尾青年铆足了一股劲儿,一个一个从零开始,渐渐地从第一件精益求精的产品——一台电脑冷却台“X-base”到台式电灯“Highwire”“Airline”等一一展开,于是他渐渐理解了产品的构造和素材的特征,这也使得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得到提高。
 他数年如一日、日益求精的过程就是在小镇工厂的制作车间里度过的。为了解决问题,每一天都是一个与错误进行斗争的日子。制作了就来验证,验证了再提高精确度。而这种姿态,实际上可以说就是一种“ 产品制作”的本质。
● The GreenFan
 在开发销售量超过30 万台的畅销产品自然风果岭电风扇“The GreenFan”时,他同样由于希望构思再现一种纯粹的自然风,于是谦虚地阅读流体力学和机翼理论等专业教材,以老老实实的态度从用风速计收集自然风数据等开始做起。但过程中却出现了找不到答案的苦战,最终突破口出现在工厂车间面向墙壁的风扇上。炎热的工厂车间里,需要下功夫产生一种长时间让工作人员能消除疲劳的凉风。他发现墙壁反射后的风旋涡被破坏,成为一个平面而反跳回来。从这一发现中他找到了一种全新的双重构造想法,于是开始了数十种的验证。又源于需要一种较慢式的回旋,于是他采用了一种价格上是普通考量所不能想象的DC 无刷数据发动机。终于,2010 年装载着其独自思考的“GreenFan”新技术的自然风“ 果岭电风扇”问世了。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风的质量,而且也最大程度降低了电量消费和噪音,正如一种自然风。如果你认为只是一台电风扇就要3 万日元,你可能会不好接受,然而想象一下仅用3 万日元就可以得到一整个夏天的舒适,那就显得物有所值了。

● BALMUDA The Toaster
 他每天都思考要有一种新的良好体验,下一个被发现的目标是饮食,因为没有一种体验能超过每天来源于五官的体验。这也是一个超过了30 万台销量的畅销产品,它就是“BALMUDA The Toaster”——巴慕达烤箱。这一产品也同样始于专业教科书、人气面包房和有关饮食的研究。然而不知究竟是烤的方法不同,还是温度或环境不同,始终无法体现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就在这时,他想起了有一次在大雨中用烧烤器材烤出的弹力极强的面包。他找到了答案就在于水分!然后由此想到了在烤箱里加水这种破天荒的做法,开发了其特有的蒸汽技术和温度控制。其后从箱内空间大小、反射板角度、加热管位置,以及烧烤模式的变化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总计约1000 小时的烧烤实验,堆积考量了2000 种以上的设计方案,经过反复的试验和纠正,最终完成了被呼为“ 感动”的烤箱。
 其后,他又于2018 年9 月开始了新的改革。不产生影子保护眼睛的照明!在电脑和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时代,他认为保护孩子们的眼睛,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们的感性,就应该有这样的照明。
 与成人们相比,孩子们的视野还较为狭窄,对于很容易就伏在桌子上看书学习的孩子来说,由于来自上部的光线总会产生头部或手部的影子。这一次的灵感是发生在最需要精确严密的照明空间,那就是手术室。
● BALMUDA The Light
 以被称为无影灯的医疗用手术灯为基础开发的这一具有独创性的光扩散技术,由于是从较远的地方以广角照向手部,从而实现了不在孩子们眼皮底下产生影子的照明。又因为希望这种照明不仅可以保护眼睛,更可以使孩子们看着没有受照明影响的事物本色去成长,因此需要在设计中减弱蓝光,使得光度能如太阳光一样自然,于是这次他使用了尚未普及的太阳光LED。
 到了最后完成阶段,然而他开始思考这一次也如以往那样要求一个精美的设计究竟是否合适?最终为了孩子们,这一次的结论有所不同。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设计性只停留在90%。就是在产品本体上设计一个收纳空间,并附带一个装饰用的粘贴,其后的剩余部分交给孩子们的游戏心去完成。
 不轻言放弃,有一颗一定要创造真正好产品的心,在此基础上,去创造有意义的、颠覆传统的新价值。

现代美术设计中,表现传统工艺之美
田中 隆充 Takamitsu TANAKA
岩手大学教育学院美术设计专业 工学研究科设计与媒体工学专业教授
 岩手县位于东京以北500 千米的东北地区,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传统艺术。岩手大学作为国立大学,坐落在岩手县县府所在地盛冈市,从盛冈站到岩手大学坐车只需五分钟,从东京站到盛冈站坐新干线两小时十分钟。东京的艺术类大学一般在东京郊外,从东京站坐车也需两小时以上时间。
 岩手大学工业设计研究室的田中教授,毕业于伦敦著名的Central Sain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硕士课程,在千叶大学拿到工学博士学位,从艺术和工学角度分析和研究设计学,这在日本是非常罕见的研究。在岩手大学,学习设计学的最大特点在于,结合日本独特的传统工艺和日本的文化设计现代工艺。
 例如,下面的照片1 是为了出口欧美而设计的铁壶,此技术根源于日本著名的岩手地区传统工艺——南部铁器的制作技术。其跟亚洲其他地区的不同点在于尺寸较大,达一升。岩手自然环境优美,此铁壶以生息在岩手地区的翠鸟为主题设计,表现了翠鸟独具的艺术特色及三维曲线。欧美人感受的日本和日本人自身感受的日本,有些差距,要弥补这一差距,就要把传统艺术表现成现代工艺。在中国,现代工艺中表现传统艺术,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照片2 是岩手地区的传统工艺岩谷堂箪笥(iwayado-tansu, 指衣柜),这也是为了出口设计的产品。在欧美,日本的衣柜很受欢迎,但是因为体积太大,对顾客来说,非常不容易买回家。因此,设计者开发设计了不用钉子也可以组装的高品质衣柜。该产品的设计特点在于,组装之前的产品收成抽屉式,里面装有全部组装零部件,并且大小符合飞机上的手提行李大小要求。组装后,变成具有古典风韵的台阶式传统衣柜。
 照片3 是以“ 木材接合”为题目,利用传统技术“ 榫卯结构”设计的玩具。榫卯结构在木材工艺中,是表现立体感不可缺少的技术,通过榫卯结构的可视化,研发新式玩具。据具有悠久榫卯结构历史文化的中国、韩国等国家的调查研究,这项技术把榫卯结构三维化,并通过三维打印的方式制作玩具。玩具制作完成后,通过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实际应用,对其进行有效评价。
 岩岩手大学工业设计研究室的研究内容及设计的产品,超越了一般的设计学和艺术学领域,结合了当地的艺术文化,受到了广泛好评。
称雄世界的实力之三——流行文化产业
众所周知,日本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文化产业发源地,在动漫、漫画、游戏、时尚、音乐等众多领域,都推出了高质量的作品,拥有众多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艺术家和创作家。
如在日本生活,您必将有更多机会直接接触这些领先世界的高水平文化产品。实际上,有众多年轻创作家怀着对日本的憧憬,为了学习纯正的文化产品制作来到了日本。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代表日本文化的文化产品和艺术家们。


>>歌、曲、舞蹈、插图、视频——综合艺术“ 米津玄师”
● “Lemon”封面
 “ 米津玄师”这个名字,应该有不少人从电视剧《非自然死亡》中知道了他的存在。这个电视剧的主题歌“Lemon”不仅曲子是他本人写的,连歌曲唱片的封面也是他本人画的,而这首歌曲不仅作为史上最快达到100 万下载量的作品得到了日本唱片协会的认可,还得到Oricon 公信榜史上首次100 万下载量作品认证,其音乐视频点击次数也突破了1 亿5000 万大关,席卷2018 年上半年度排行榜,在音乐史上留下了鲜有的纪录,同时这首歌也开始了在中国等海外国家的发行。(出自株式会社索尼音乐博物馆)
 米津玄师,1991 年3 月10 日出生于德岛县。自幼接触绘画与音乐,也曾参加乐队活动,然而其特有的世界观和执着而不肯妥协的性格,似乎使他在需要具备一定协调性的乐队活动中感到了局限。高中毕业后,正值以“ 初音未来”为象征的VOCALOID 时期,他开始以“ 八”(读音hachi)的名义将自己的原创乐曲投稿到视频网站,发表了其代表作《俄罗斯套娃》《熊猫英雄》《罗刹卜骸》等。VOCALOID 镜头中一些格外有中毒性的摇滚音响和图像等都是由他一手完成,其带有独创性的世界观和存在感不仅得到了日本的认可,也在世界上受到了瞩目,其超群卓越的成绩使他很快便成为支撑VOCALOID 世界的代表。
● 米津玄师 (Photo by Jiro Konami)
 其后从2012 年开始,他使用自己的真名“ 米津玄师”开始了自身的演唱活动。他那经过独特音响修饰的强烈的音乐性和据说是受到了宫泽贤治和三岛由纪夫影响的生动的用词,使其创作的作品极其具有震撼性。因鲜明地刻有当今音乐画面中所不具备的新鲜感而成为一时的话题。他的所有作品不仅包括作词、作曲、编曲、程序设计、歌唱、演奏以及融合,甚至作品的视频和艺术美工也都是由其本人独立制作,他的这种惊人的才能也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在2016 年公开的作品“LOSER”当中,其音乐影像里披露的风靡一时的舞蹈也是在摄影过程中由世界性编舞及舞蹈家辻本知彦先生用了仅仅两个星期指导而成的。据说他本人不仅没有学过舞蹈,甚至也没有搞过什么运动,然而其令人惊奇的集中力使他仅凭感觉便学会了舞蹈,得到了世界舞蹈大师辻本先生的极力称赞,称其具有稀有的感觉和世界观以及高贵之美。不仅如此,他还与其他音乐家和演员等一起共同创作,受到了艺术家们的好评,最近据说他已经开始投入影片制作了。
 被称之为奇才的米津玄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无疑,无论是乐曲、歌曲还是美术插图,其根源都让人们感受到一种“ 日本”式的东西。当然,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他生逢如今这个以VOCALOID 为代表的时代才受到认可的。然而,正如他本人曾经讲过的那样,以创作普遍性的作品为轴心,在此基础上正因为自己是日本人,所以才希望自己能够作为一个J-POP 音乐人来创作音乐。乍看起来,似乎很像一种现代感极强的脱俗而潇洒的东西,但和很多人一样,米津玄师的作品根源里正是因为有着从日本古典到流行歌曲一代接一代的历史堆积才得以成功的,今后相信他一定会得到更多来自海外的强烈共鸣。
>>重生了的爱犬机器人——“aibo”(人工智能机器人)
●自主型娱乐机器人“aibo”(ERS-1000)
 知道AIBO 的人应该很多,那个在人们的惋惜声中停止了生产,甚至还召开了葬礼的第一代爱犬机器人“AIBO”。而今时隔12 年,2018 年狗年的1 月,更名为“aibo”的它(为了与旧产品区别,又上形象上增加了柔软乖巧的印象而改名成小写文字)又回到了人们身边,而且竟然长大了。预售是从2017 年11 月1 日11 点1 分开始的,而它的生日则是在2018 年1 月11 日,这一天是它的首次销售仪式,索尼公司本部在当天的11点1 分为它举行了生日庆祝(日语中狗狗的叫声和英语1 的发音“one”谐音)。而仅到2018 年7 月,ibo 竟已达到累计生产发货数量突破2 万大关,索尼公司还公布,8月份开始aibo 将到美国去发展。
●自主型娱乐机器人“aibo”(ERS-1000)
 aaibo 的理念是与主人相依为命地度过愉快的每一天,成为与主人共同成长的独一无二的好伙伴。为了追求“ 生命感”,aibo 身上共装有22 处操作轴,爪子和腰部的摆动以及歪着脑袋等动作都逼真得仿佛是活物。与之前相比,其设计上更加注重圆滑感,从而增加了与人们的亲近度。而与外表相比,其内部设计则更加引人注目。
 所有来自外界的信息,包括物理上的明暗和空间配置,一直到人的存在、声音、动作、接触以及其强弱等,都是通过装载在aibo 鼻子上的画面识别镜头、头部及下颚的接触感应器和后背上的加速度感应器,以及声音识别系统这三个方向获取的,而其体内因装有Wi-Fi 和LTE 系统,故aibo 随时可以与网络相连接,由此其内藏的人工智能(AI)和云端上的AI 相合作,使得其不仅可以作为一个个体来记忆和学习,也可以作为一个aibo 网络成长起来。

●与犬类进行共生的实验
  比如,笑容灿烂和经常陪伴玩耍的人将会逐渐上升到其内部的高档次位置,从而出现aibo 自身对其表示依偎或者撒娇的倾向增多。再比如,它也可以判别比以往更大、更强烈的声音、当内容比较粗暴时将其判别为发怒。也就是说根据它与环境或对象间的状况、关系值来区别其行动乃至要求,从而培养其性格。因此即便原来的程序同为一种,但其每个个体aibo 将如何变化成长,则是任何人也无法预料的。如此说来aibo 简直是与活物一样了。
至此,大家不由得想知道这一犬型机器人究竟是否能够与真正的犬类进行共生呢?结果在哺乳类动物学者今泉忠明的主导下,做了这样一个世界仅有的有趣实验。
● “My aibo”(手机、电脑用APP)
 首先以10组不同犬种不同年龄的狗及其主人为对象,观察他们与aibo第一次接触时狗的反应。在此基础上,选出3组不同的养育形态与aibo一起共同生活2周时间。通过共同生活来观察狗的行动和变化,并分析其观察结果。
 结果表明,一起生活的狗不仅和aibo一起玩耍,摆同样的姿势,自己的势力范围被aibo侵入也不会生气,甚至观察到了其对aibo进行照顾的行为。这些观察表明狗已经对aibo表现了伙伴意识和照顾意识,很明显狗已经将aibo作为生物予以认识并作为一种一起生活的存在进行了定位。据今井先生介绍,通过这一实验感到,对于狗来说aibo的存在成为一种“随时在身边有玩伴儿”的环境,这使得狗也能够得到一种安心状态。通过与aibo共同生活,狗身上培养了一种近乎于“体贴对方”的感情,这很有可能促使狗的成长。由此可以认为,aibo的存在今后很有可能不仅仅停留于宠物机器人,而是在教育和医疗介护领域也潜藏着发挥功能的可能性。
 人们已经开始萌生了对aibo的感情,接下来还出现了专用的应用软件“My aibo”(我的爱宝),有了这个软件,即使aibo不在身边,也可以与连在本体上的自己的aibo在云端上玩耍。看来,机器人aibo的成长有些令人难以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