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萌发于受灾地的友好之芽
13-10-21

日中韓学生が東日本震災を学ぶ

这是京都的著名私学立命馆大学在震灾地进行的“亚洲校园课程”的一幕。地点在酷夏的宫城县南三陆防灾对策大楼前。

两年半前震惊日本和世界的那个恐惧的日子,正是在这里,社区的工作人员们拼命地向居民们发出避难警告,之后被洪水毫不客气地吞没了。立命馆大学的广泽裕介副教授站在楼前,对来自日本、中国和韩国三个国家的学生们郑重地这样说道:“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面对眼前的现实,好好思考。”

来自该大学的在校日本人学生和中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及韩国的东西大学的共计26名学生,面对呈现在眼前裸露的钢筋水骨,大家不禁深深地点头俯首。该校企划的这次“亚洲校园课程”旨在培养未来活跃于亚洲的领导精英。从去年4月份起,通过电视远程教育,大家对彼此的历史和语言进行了学习。之后从今年2月份起开始了彼此访问对方的校园活动。之前在中国,从5月到8月在日本举行。在共同生活中学生们加强讨论和彼此交流。

文化不同,则喜好亦有差异。事实上在共同生活中,不仅在饮食上因习惯不同彼此很辛苦,语言上也不通。莫谈钓鱼岛(日方称尖阁群岛)和竹岛问题,就连垃圾的分类上也有些火化四散。
 
这次受灾地访问做为“日本的最大课题”被放在日本学习的最后一站。学生们调查了日本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震灾的受害情况以及赈灾和地区恢复的现状,并访问了南三陆镇和该县石卷市,采访了受灾群众,日程共为4天3夜。

在访问的一周之前,曾发生了这样的风波。由于网络上风传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污染水已经流遍了全部受灾地区,于是有韩国学生以家长不放心为理由提出停止学习访问。

然而通过教员说服后不情愿地参加了本次学习访问的东西大学2年级学生孟韩材(19岁),在南三陆防灾对策大楼前与中国学生一起为遇难的人们合手祈福后,该学生谈到:“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真觉得害羞。”

让韩国学生小孟想法彻底改变的,是一位被洪水冲走了家人和朋友的老爷爷的一句话“我在想,为什么我倒被留着活下来了。”这句话在静静的哀思中深深的刺痛着年轻学生的心。小孟谈到:“下一次来学习的时候我打算参加搬运瓦砾,作一点贡献”。

另外一个韩国学生(19岁)也反省到自己对网上信息的盲从性,通过参加才了解来到现场到底有多重要。在石卷市的避难场所日和山,他一边登着多达230阶的石阶,一边自语道:“受灾的小孩子也爬上了这么陡的楼梯呢……”

从9月开始、该大学的访问学习场所移到了韩国。在震灾后的瓦砾下刚刚探出的友好新芽,正在被学生们一边互相着眼于对方国家的“现在”,一边珍贵地孕育培养着。
http://www.yomiuri.co.jp/kyoiku/campus/jitsuryoku/20130906-OYT8T00394.htm

        

No Trackback Yet

You can be the first to Trackbacks!

Trackback URL

Trackback is displayed after approval of an administrator.